中國新增4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新華網
新華網 > 陜西 > 正文
2023 10/ 24 11:10:02
來源:新華社

中國新增4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10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中國新增4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我國累計入選達8個,位列世界第一》的報道。

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永續文脈的沃土。當地時間10月19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全體大會第25屆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公布2023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名單,我國江西篁嶺村、浙江下姜村、甘肅扎尕那村和陜西朱家灣村入選。加上2021年入選的浙江余村、安徽西遞村和2022年入選的廣西大寨村、重慶荊竹村,中國入選鄉村總數達到8個,位列世界第一。這些“最佳旅游鄉村”,既是各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力文旅農旅融合、促進共同富裕的生動注腳,又真實立體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鄉村形象,講訴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最佳旅游鄉村”——

江西篁嶺:曬秋引客

果實綴滿枝頭時,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篁嶺古村的曬秋農俗景觀,也進入了最美的時節——辣椒、玉米穗、稻谷、綠豆……白米為底,手為畫筆,農作物當顏料,一幅幅赤橙黃綠交織的美麗圖案,呈現在一棟棟徽派古建的樓頂上,讓游客嘆為觀止。

曾經,這個“掛”在山崖上的古村,雖然風景如畫,卻一度“養在深閨人未識”,180多戶人家的村莊一度外遷到只剩下68戶。

村民江春花還記得,那時候每戶派一人凌晨起來,提著水桶在村里唯一的小池旁排隊取水,一家人就靠這點水維持基本的生活,洗澡是一件奢侈事。一個家族18個人擠在100多平方米的老宅里,江春花說:“以前最苦的時候,過年買不起肉,就把南瓜當肉吃?!?/p>

短短十幾年時間里,這個凋敝的村小組卻通過發展旅游實現了華麗“轉身”。篁嶺景區2014年試營業以來,由于資源獨特,當即在諸多鄉村旅游項目中脫穎而出,運營第三年接待游客數即突破百萬人次。

2023年,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長江主題10條國家級旅游線路中,篁嶺被列入“鄉村振興之旅”線路。它甚至還發起數屆國際旅游名村村長峰會,與法國、荷蘭等國的名村同臺對話。

十幾年前,當地以“新村換古村、新房換古宅”的模式,對篁嶺進行保護性開發。村民搬進山下的新住宅,村集體土地通過招拍掛的方式,讓企業進行旅游開發與管理。

婺源縣委書記徐樹斌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發展鄉村旅游最根本的目標是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在篁嶺景區的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村民不僅獲得“短期收益”,還不斷延伸著“長遠利益”。

記者了解到,一方面,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早在景區開發前,社會資本就投資1200萬元,在山下交通便利、臨近本村農田的鄉村公路旁建設安置房和公寓,幫助村民搬出破舊的房屋,住進山下的新樓房,并返聘部分村民回景區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資。

另一方面,篁嶺景區秉持“生態入股”發展理念,將村莊的水口林、古樹等外圍景觀資源納入合作,并將農民的梯田進行流轉,聘請農戶種植開發農業觀光體驗項目,村民由“莊稼戶”變為“造景工”。

數年間,篁嶺村從瀕臨消亡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旅游開發前的3500元提至5.6萬多元。

篁嶺之今日,來自于持續不斷的用心投入和經營。記者看到,100多棟明清古建,堪稱徽派古建遺存樣本;十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住鄉俗鄉愁。曾經殘破的徽派古宅被改造成別具特色的民宿,山坡上的大片梯田種上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森林探險、峽谷漂流、露天溫泉、燈光夜游等各種新業態不斷推出……

婺源篁嶺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陽分析說,擁有傳統村落、梯田花海、水口古樹等資源的篁嶺古村,突破了鄉村旅游開發“千村一面”的瓶頸。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篁嶺通過推出‘曬秋’等一系列獨特的地域鄉土文化品牌,吸引了大批海內外游客?!眳窍蜿栒f,篁嶺古村在挖掘鄉土文化的基礎上抓住文旅融合“牛鼻子”,在非遺文化整合等方面下足功夫,最終從“丑小鴨”變“金鳳凰”。

浙江下姜:又美又富

杭城又聞桂花香。

沿著浙江“最美公路”之一的淳楊線一路向西,車過下姜隧道,只見遠山含黛、溪水潺潺,石板路一塵不染,一棟棟白墻黛瓦的小樓參差錯落——下姜村到了。

年過七旬的姜祖海從山上散步歸來,拿一把竹椅坐在家門口,怡然望著清澈的鳳林港溪。這幾年,下姜村的人氣持續升溫,老姜家的“望溪農家樂”迎來四面八方游客。

由于交通閉塞,人均耕地少,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十足的窮山溝?!?5后”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麗娟清晰記得,村民家家戶戶養豬,村里露天廁所、豬圈、羊圈遍布,污水橫流,臭氣熏天……

2003年,為改變貧窮和環境,村里開始建設沼氣項目,同時建起了公共廁所、垃圾處理站,用上了自來水,升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環境衛生得到根本好轉。隨后,以良好生態發展旅游產業,適應市場需求發展規模農業,吸引人才發展文創產業——在黨員的帶頭示范下,下姜村邁出發展振興的腳步。

二十年間,以黨建促發展,這個“兩山夾一水”的小村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深化“千萬工程”實踐,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從2002年的2755元躍升為2022年的48818元,實現了從“臟亂差”到“綠富美”的華麗轉身,推動鄉村振興向著共美共富步步深入。

下姜村積極成立強村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當地農文旅產品,進行品牌系統塑造,進一步提升下姜旅游品牌影響力,并通過“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打通旅游發展堵點。2022年,下姜村全年接待游客40.95萬人次,旅游創收6565萬元。全年共接待各類培訓和主體班次884場次,累計培訓人次達4.4萬余人次。

“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發揚先富幫后富精神,帶動周邊走共同富裕之路?!苯惥暾f。據悉,淳安縣在全省率先成立鄉村振興聯合體,以下姜村為核心聯合周邊村落協同發展,發揮文旅聯合帶頭作用,創造了“先富幫后富、區域共同富”的“大下姜”鄉村聯合體共富發展模式。

2016年,和母親通完一個電話后,求學后留在杭州市區從事設計工作的姜麗娟決定結束8年的“杭漂”生活,返鄉開民宿。2020年下半年,姜麗娟高票當選為下姜村黨總支書記。這讓她始料未及,“當時我走上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所有黨員鞠了一躬?!?/p>

姜麗娟的角色切換是下姜人心懷感恩、勵志奮進的縮影?!斑@是老百姓自然的選擇、必然的選擇?!睏鳂鋷X鎮黨委書記余慧梅說,下姜村老百姓也期待著一位年輕有闖勁、帶富能力強的村書記,帶領村子走出更好更新的發展路子。

現如今,姜麗娟每天早上6點起床,送孩子上學后便返回村里,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在她的帶領下,村集體積極培育“豬欄餐廳”、農事體驗、手工展示等業態10余種,推動閑置資源利用和特色產業發展。2022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53.41萬元,經營性收入103.37萬元。

這個位于浙西深山的村莊中心地帶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中間豎起的一排白色漢字顯得頗為醒目——“夢開始的地方”?!拔磥?,下姜村將繼續帶動周邊協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并為國際交流、文明互鑒貢獻下姜力量?!苯惥暾f。

甘肅扎尕那:“匣”藏仙境

秋日清晨,薄霧從山谷間緩緩升起,籠罩在一片片青稞和油菜花構成的梯田上,四周的山峰奇石聳立,晨光從山后透露出來,雪山上繚繞的云霧頓時泛起金光。淙淙溪水從山腳下流過,滋潤著茂密的針葉密林,牦牛從中出沒,脖頸上的鈴鐺聲悠遠綿長,仿若從天邊傳來。

在這巍峨的群山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村落,寧靜而神秘。它的名字叫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這里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游客稱其為“西北香格里拉”。10月19日,扎尕那成功入選第三批“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名單。

扎尕那位于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在這里,山峰、峽谷、河流、原始森林和第四紀冰川地貌遺跡等相遇為伴、蔚為壯觀。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曾多次來到扎尕那,這里給他留下深深的震撼,“我生平未見過如此絢麗的景色,如果《創世記》的作者曾看見這里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里?!?/p>

扎尕那地處迭山南麓,由于新生代時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境內出現很多挺拔俊秀的奇峰。有各類象形山石、蝕余景觀,遍布峽谷、洞穴。僅海拔4000多米的山峰就有十多座,這些山峰犬牙交錯,高聳入云,形態奇特怪異。

從迭山高處俯瞰扎尕那,宛若一座渾然天成的“石頭城”,有城門、護城河、聚落。進入石頭城腹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藏式村寨,以及錯落有致的踏板房,層層分布,戶戶相連,經幡迎風而動。

石頭城不止有巍峨的山,還有靈動的水。這里溝谷縱橫,有數不清的懸泉瀑布,益哇河水從山上飛瀉而下,落入谷底,發出陣陣轟鳴。山谷中央,溪水緩緩流淌,清澈見底,水質極佳。

扎尕那還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高等植物103科190屬41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種,國家2級保護植物15種,甘肅省重點保護植物6種。這些樹木千姿百態,跟隨季節而變化,一到秋天,金黃的樹葉鋪滿山谷,蔚為壯觀。漫山的林海是各類野生動物棲息的家園,扎尕那擁有許多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雪豹、金雕、梅花鹿等。

慕名而來的許多游客,都對扎尕那的美景如癡如醉。但若讓道杰東評價,扎尕那的日出日暮則是最震撼人心的時刻。道杰東經營著一家名為歡聚客棧的民宿,數年間,不少游客來來往往,都在他的小店留下足跡。旅游高峰期,小小的扎尕那容納一萬名以上的游客,各個村子的民宿異?;鸨?,可謂一床難求。

扎尕那空氣濕度大,溫差大,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山谷里時而麗日當空,時而濃霧蔽日,神秘莫測。每到清晨,大量的云霧凝聚在山間和村落,仿佛仙境。夜晚來臨,云霧漸散,抬頭就是星空銀河,靜謐的山谷間飄蕩著柔和的風,四周蟲鳴聲不絕于耳,讓人心曠神怡。

此外,扎尕那還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這里有始建于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的藏傳佛教寺院拉桑寺。還有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也被農業農村部列為“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農林牧復合系統。

隨著扎尕那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這里將會被更多海內外游客知曉,并被吸引前來仙境探秘。扎尕那,這座古老的村寨,正在散發新的活力。

陜西朱家灣:秦嶺“氧吧”

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地處秦嶺南麓腹地,九山半水半分田,朱家灣村就坐落在山窩里。有一支民謠這樣形容過去的朱家灣村:“老林頭,窮山溝,吃的石蠟菜,點的松樹油?!比缃?,當地從綠水青山中找尋“致富密碼”,曾經的“落后村”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青山近秋色,煙村鎖白云。沿著盤山公路駛進朱家灣村,道路兩旁的民宿、農家樂餐廳鱗次櫛比。山間潺潺的溪水穿過古香古色的終南山寨,正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水畫卷。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朱家灣村的網紅名片。這里遙山疊翠,近水澄清,樹木蔥郁,青苔滿階,森林覆蓋率達93%,被稱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

過去,朱家灣村交通不便,是無人問津的“落后村”,方圓十里的姑娘都不愿嫁過來?!靶r候家鄉很窮,每天兩餐飯,經常是玉米糊糊配酸菜?!被貞浧鹜隁q月,今年39歲的農家樂老板鄭傳家笑著對記者說。

守著風景吃窮飯的情景隨著2008年秦嶺隧道的貫通發生轉變。朱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毛家鋒說,過去村里人去西安需要繞道漫長的山路,單程就得4個小時,高速公路的貫通,讓村子被納入了“西安一小時都市圈”,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走進曾經的窮山溝。

看準這樣的機遇,鄭傳家從城市返鄉開辦農家樂?!捌鸪醺改覆⒉恢С治?,認為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為啥還要回來?但結果證明我的路子走對了?!编崅骷艺f,從最初的一座平房、兩張餐桌,到如今翻蓋的三層小樓、26張餐桌和20間客房,生意越做越紅火,“一年凈收入二三十萬元哩!”

短短十幾年時間,朱家灣村似換了人間。村里成立了生態旅游開發公司,不僅租賃村民閑置的土地和房屋建設民宿,還利用蘇陜協作項目資金和縣上提供的專項支持,落實技能培訓、貼息貸款、獎勵資金等扶持政策,引入漂流等旅游項目,讓鄉村旅游駛上快車道。全村已開辦大大小小農家樂216家,民宿46家,村民居住環境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過去房子散落在山上,河里一漲水,路都沒了,用的還是旱廁?!?5歲的村民胡付剛說,2017年村里的項目安置工程讓他家住上了兩層小樓?!艾F在不用再常年外出打工了,在家里就把錢掙了,這讓我很滿意?!?/p>

談到這些年來家鄉的轉變,鄭傳家說:“過去我們村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一個垃圾堆,環境比較差?,F在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家主動把村容村貌維護好,讓朱家灣村干干凈凈,給游客留一個好印象?!?/p>

“以前村里人靠山吃山,就是上山打獵挖藥材。如今村里人還是靠山吃山,但已經變成了保護山林,吃上了旅游飯。雖然都是靠山吃山,但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家打心眼里覺得,要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敝旒覟炒妩h支部書記毛家鋒介紹,現在村里有8名護林員,15名保潔員。

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在朱家灣村,像鄭傳家這樣在家門口創業就業、走向富裕的不在少數。2022年,朱家灣村實現人均收入26650元,在全縣名列前茅。

鄉村旅游專家談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我國鄉村旅游可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方案

我國“最佳旅游鄉村”已經達到8個,位居世界第一,意味著我國鄉村旅游建設和發展成就已獲得世界認可,進入全球旅游業特別是鄉村旅游發展行列,也說明我國鄉村旅游可以為世界旅游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早些年,我國鄉村旅游主要是為游客提供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采摘等初級體驗。如今,鄉村的美好生活、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吸引力越來越大。近年來,越來越多游客開始進入非傳統的旅游空間,鄉村旅游正在以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鄉村居民的幸福生活,吸引著大量游客。

在鄉村旅游的新發展階段,希望各地的旅游規劃、建設和管理部門進一步理解、系統地把握游客的需求?,F在的游客,既要美麗風景,也要美好生活。鄉村,不只是一個傳統生活的承載主體,也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當代鄉村居民美好生活于一體的主客共享生活新空間。希望各地鄉村旅游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一村一策,推進特色化、高品質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

鄉村旅游是城市居民認識生活的極好課堂

鄉村,是向世界展示美麗中國形象和悠久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與此同時,鄉村旅游也是一種很好的休閑方式,是認識生活、進行自我教育的極好課堂。

鄉村旅游的主要群體,是生活在大小城市中的居民,他們平時生活在建筑之林,但在鄉村旅游時,他們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腳踩著豐饒的土地。通過鄉村旅游,我們可以粗略地了解鄉村社會,并對鄉村的父老鄉親產生親近感,了解并感念他們的勞動與生活。

鄉村還是一個大課堂,一些優秀民間文化在這里保存得最好,過年有年味兒,過節有節味兒。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都有所展現,在鄉村可以學習刺繡、編織、竹編、藤編、田園管理、種植、采摘、農產品加工等各種農業生產技能以及其他非遺知識和技能。

中央黨校教授祁述裕:

增強中國鄉村旅游在世界旅游中的影響力

中國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數量位列世界第一,表明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受到了世界旅游組織和成員國的高度認可和肯定。只要我們充分發掘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就能在世界旅游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近些年,我國鄉村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有進一步轉型升級的空間。我們要以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培育鄉村旅游內生動力為重點,抓住質量、品牌、效益這三個關鍵點,圍繞提高鄉村旅游質量、擦亮鄉村旅游品牌、提升鄉村旅游效益做文章。

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立足于鄉村文化的特點,發掘鄉村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要積極將現代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之中,增加鄉村旅游時代感。

未來,如何增加中國鄉村旅游的國際吸引力、提高中國鄉村旅游的國際知名度,是值得思考的話題。

【糾錯】 【責任編輯:張思思 】
宅福利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精品18禁免费无遮掩_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