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盛會 打卡西安文化地標-新華網
新華網 > 陜西 > 正文
2023 10/ 23 15:06:07
來源:新華網

迎盛會 打卡西安文化地標

字體:

  長安,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絲綢、瓷器等由這里沿古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

  千年前,古人從長安出發,駝鈴聲聲,在古絲綢之路的延展中將中華文明播向世界。

  今天,我們從西安出發,在即將召開的絲綢之路(西安)國際傳播論壇領略中外文明歷史的交融激蕩。

  來自全球51個國家的多國使節,50多家國際媒體,以及300余名嘉賓即將齊聚絲綢之路起點——中國古都西安,共同探討文化傳播智慧,領略大唐長安今夕風采!

  跟隨新華社記者的鏡頭,讓我們一起迎盛會,打卡西安文化地標!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墻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鐘,用于報警報時,故名“鐘樓”。鐘樓建在方形基座上,為磚木結構,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攢尖頂的閣樓式建筑,通高36米,面積1377.64平方米。樓設二層,每層飾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繪等古典優美的建筑圖案。

  歷經數百年風雨浸潤,西安鐘樓巍然屹立至今,晨鐘雖已不再,卻依然見證著古都的滄桑變化,訴說著關于時間的一切。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秦兵馬俑,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始皇帝陵布局縝密、規模宏大,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目前陵區內已發現各類陪葬坑、陪葬墓等300余處。

  1974年3月,秦兵馬俑的發現震驚世界。形態逼真的陶俑、威武嚴整的軍陣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一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1979年10月,在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遺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放。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放至今,已接待中外觀眾1億多人次,其中包括22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西安城墻始建于隋唐,擴建于明代,全長13.74公里,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防御設施。西安城墻共有城門18座,其中四座主門,東曰長樂、西曰安定、南曰永寧、北曰安遠,取“長安永安”之意。

  如今,西安城墻早已卸下軍事防御的使命,以多元的角色融入城市日常生活。作為休閑之所,城墻下的環城公園清水環繞,鳥語花香,隨處可見健身的市民、嬉戲的孩童,時而還傳來幾聲地道的秦腔;作為文化之地,豐富的活動讓這里成為西安文旅產業的靚麗名片;作為外交之處,城墻見證了大批國際交流活動……

  穿過悠悠歲月,西安城墻屹立在護城河邊,敞開城門,迎八方來客,向世界展示著古都的魅力。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西安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昔日樓上放置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名“鼓樓”。鼓樓為磚木結構,通高34米,因與鐘樓同屬重檐三滴水樓閣式建筑,兩樓互稱“姐妹樓”或“文武樓”。

  鼓樓的南北屋檐下各懸一塊匾額,南曰“文武盛地”,北曰“聲聞于天”。晨鐘暮鼓,聲聞四達。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歷代維修,現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華清宮,位于西安市臨潼區,南倚驪山,北面渭水,是唐代帝王游幸的離宮別苑,因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備受矚目。

  華清宮景區在唐華清宮遺址的基礎上修建,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近年來,景區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實景演藝,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以驪山、宮殿為背景,湖面、亭臺為舞臺,聲光電技術和實景山水相互融合,講述千年前的愛情故事,帶領觀眾感受盛唐風韻。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大雁塔腳下,南北總長2100米,東西寬500米。漫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區,仿唐建筑飛檐斗拱、層樓疊榭;華燈初上后燈火璀璨、游人如織。

  白居易筆下的雁塔題名、詩仙李白的醉酒吟詩、古詩古畫中的簪花仕女、青史留名的房謀杜斷……散落在史書典籍中的故事遺珠,通過現代舞蹈、真人演繹、現場互動等形式,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千米長街一步一景,傳統與時尚精彩碰撞、古老與現代相得益彰。

  新華社陜西分社

  新華網陜西頻道

  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張思思 】
宅福利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精品18禁免费无遮掩_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app